大葉六項專刊 發明展受肯定

【臺灣時報 / 記者周為政 /100/10/01 員林報導】

  以企業型夥伴大學為校務願景的彰化縣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產學研發有成,「台灣新穎雲芝醣肽」等六項專利參加「二○一一年台北國際發明展」受到肯定,多家廠商與大葉簽訂技術轉移合約。

  在台北世貿展覽一館舉行的台北國際發明展,大葉有六件專利作品展出,另有九件專利技術在工業局館展出,大葉資源學院院長徐泰浩帶領「台灣新穎雲芝醣肽」相關技術,與廠商簽訂技術轉移合約。 大葉六項發明專利是「一種砧板裝置」、「刀具收納結構刀架」、「導引地磚」、「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

  其中,「一種砧板裝置」為具有刀刃收納功能的雙砧板砧板組,集安全、量測、風乾、分離、搬運、防滑、收納等七種功能於一體。

  「刀具收納結構刀架」運用旋轉式設計,節省空間,可收藏各種不同類型刀具。

  「導引地磚」讓地磚結合方向指示牌和導覽地圖,兼具裝飾、導引、指示功能。

  「廢脫硝觸媒之資源再生方法」針對空氣污染源之一的廢脫硝觸媒中釩╱鎢有價金屬進行回收,除回收產值外,並能解決污染問題。

  「栽培菇類的培養基配方」每年幫台灣菇農節省木屑成本六千五百萬元,增加產值七億零八百萬元。

  「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為外型輕薄,聲音渾厚,結構極簡的揚聲器,適用於薄型的平面影音電子產品。

↑TOP↑

大葉大學賴峯民創新研發薄型揚聲器

【中央社 /100/10/04 報導】

   設計作品輕薄、渾厚、極簡 獲「100年國家發明創作獎」銀獎殊榮

   大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賴峯民副教授,有鑒於坊間喇叭過於笨重,歷經2年研發改良,成功研發出僅8-13mm(釐米)的薄型揚聲器,這項「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於去年12月取得專利。近日在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的協助送審下,參與國內智財最高榮譽「國家發明創作獎」評鑑,更榮獲創作獎銀牌的殊榮。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為鼓勵從事研究發明或創作者,每年定期舉辦「國家發明創作獎」,今年多達355件作品參加評鑑,競爭相當激烈。今年的得獎者在創作獎部分有金牌6件、銀牌20件,從中脫穎而出獲得創作獎銀牌的大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賴峯民副教授表示,這次研發成果為外型輕薄、聲音渾厚、頻寬廣、結構極簡的「雙振膜平板揚聲器」,符合現今3C產品輕薄化的趨勢。

  賴峯民老師提到,坊間喇叭多半體積大且笨重,這次的研發成果主要透過激振方式的改變,讓揚聲器厚度最薄可達8-13mm,比市售的揚聲器約減少40%厚度。可廣泛應用於LCD TV等3C產品上,價格方面亦具備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已有廠商主動洽談,未來除了積極尋找合作廠商外,也以參與國際型發明競賽為目標。

  此外,以往傳統喇叭分為低音、中音、高音,需要前置、中置、後置等喇叭才能呈現全音域效果,賴峯民老師帶領研究團隊研發的「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只要一個喇叭就可完美表現全音域。參與這項研究計畫的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范凱涵同學談到,這次研發成果運用雙振模來包含全音域,低音域的部分由大振模表現,高音域由小振模呈現。同樣參與這次研發的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吳孟諭同學則說,「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利用奈米碳、碳纖維加勁的作用,讓聲音呈現更渾厚、更好聽。

  值得一提的是,「長條型奈米加勁雙振模平板揚聲器及激振裝置」除了在「100年國家發明創作獎」拿下創作獎銀獎外,近日大葉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推選此項專利成果參加「2011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也榮獲金獎的肯定。

↑TOP↑

紀錄片《麵包情人》賣出韓國版權

【蘋果日報 / 100/10/09 彰化即時報導 】

   2011年10月09日20:49 蘋果即時 由大葉大學視傳系助理教授李靖惠導演的紀錄片《麵包情人》(Money and Honey),日前入選為韓國釜山影展「超廣角」單位競賽片,今天傳來好消息,費時13年拍攝的《麵包情人》已賣出韓國版權,買下發行權的韓國片商inJin Pictures執行長金南淑說,她在又笑又哭下,決定發行買下該片,這是該公司首度取得台灣電影 ,也是韓國首部發行的台灣紀錄電影。

   《麵》片紀錄一群在安養院工作的菲律賓看護,隻身來台打工賺錢,呈現女外勞如何面對生活、親情、鄉愁 等,並探討老年安養問題。

 

↑TOP↑

太陽能模型船賽百船齊發

【臺灣時報 / 記者周為政 /100/10/11 員林報導】

  由大葉大學承辦的「百船齊發」太陽能模型船競賽,昨天在台中公園登場,一百零一支隊伍參賽,首次來台就學的陸生也組隊參加,場面熱烈。

  大葉大學「能源研發中心」成立十年來,積極研發太陽能電池製程和風力發電、燃料電池等系統,並參與工研院金羿獎、高應大太陽能模型車競賽和莫斯科、義大利等國家發明展,皆獲金牌殊榮,因此受到台中市政府指定承辦「百船齊發」太陽能模型船競賽。

  大葉電機工程學系組成十五支隊伍參賽,陣容最為浩大,首屆來台就學的兩名大葉電機系陸生來參與。

  陸生楊揚和同學蔡瑋組成「楊陽」隊,從垃圾桶翻出寶特瓶、畚鬥、撲滿等廢棄物,運用創意讓垃圾變身太陽能船。

  另一位陸生周全,高中時對組裝模型飛機甚感興趣,因此,自己獨立完成一艘太陽能模型船,周全說,模型船競賽能夠激發創造力,培養科學熱愛。

  帶領三名學生參賽的立人國中湯慧玲老師說,同學運用很多素材,包括毛刷、冷洗精罐、養樂多瓶、壞掉玩具等做一艘相當有創意的太陽能模型船。

  大葉校長武東星說希望透過競賽,讓同學認識綠色能源概念,促使再生能源教育往下紮根,他說,資源耗竭和能源是未來一大挑戰,學生參與有助於國家創新原動力提升。

  大葉電機系主任武維疆說,大葉校園設置十K瓦太陽能發電示範系統和六點六K瓦太陽能路燈,每年為學校節省可觀電費,為進一步提升能源研發能量,學校積極和廠商洽談,未來可建立一百K瓦太陽能發電場,將太陽能電力賣給台電。

↑TOP↑

大葉大學「食」在貼心 舉辦夜市活動 吃喝玩樂一應俱全

【中央社 / 100/10/13 報導】

  大葉大學以學生為第一考量,為提供學生更豐富的飲食選擇與課後休閒,由學務處特別策畫了「大葉夜市」活動,10月12日晚上在校門口外側停車場,舉辦「大葉夜市」,不但有多樣化的小吃、趣味的遊戲,更有學生會精心設計的鬼屋,以及楓葉吉他社期初音樂會表演,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吸引許多學生前往參觀。

  這兩天才剛到台灣的研究生橫山太郎,是應用日語學系的日本交換生,將在大葉大學擔任兩個半月的教學助理。他認為,台灣的夜市和日本的祭典活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對「大葉夜市」最感興趣的是套圈圈遊戲,他希望未來可以多和其他學生交流,認識更多台灣特色。

  夜市剛開張,應用日語學系大一的黃佳琳就和同學前去參觀。黃同學說,「大葉夜市」真的很不錯,涵蓋多樣化的美食與遊戲,地點又靠近校園,學生下課後即可就近享受美食和娛樂。

  學務長羅世輝強調,夜市是台灣特色之一,校內目前有很多境外學生,希望透過「大葉夜市」的舉辦,能讓外籍生體驗台灣特色小吃與夜市文化。另一方面,大一新鮮人初次離家長期外宿,可能有很多人還不習慣,活潑多元的夜市活動,不僅能提供學生更多飲食與娛樂選擇,也可以帶動同學間的互動,幫助學生適應住宿生活。

  羅學務長指出,此次「大葉夜市」內容包含三部分,一是夜市攤位,二是學生會策畫的免費入場鬼屋,三是楓葉吉他社的音樂饗宴。其中,夜市共有30攤,舉凡:雞排、章魚燒、臭豆腐、大腸包小腸、煎餃、切片水果、木瓜牛奶、珍珠奶茶等風味小吃都有,另外也有投球遊戲、套圈圈遊戲、手工吊飾等攤位。

  課外活動組組長鄧婉玲談到「大葉夜市」時指出,雖然是初試啼聲,但學生反應相當熱烈,很多學生都向工作人員詢問何時會再度舉行。如果同學支持,廠商又有意願,未來不排除定期舉行,也希望能發展成社區商家與學生市集並行,創造地方與學生的工作機會。

  學生會設計的鬼屋,讓逛夜市的同學可以免費入場體驗,鬼屋還未開張,帳篷外就湧現了排隊人潮。鄧組長表示,鬼屋以「屍鍊」為主題,「屍鍊」是「失戀」的諧音,第1站為影片區,影片描繪戀人失戀後自殺的故事,作為鬼屋情境的鋪陳,讓同學參觀鬼屋時能有更多聯想。同學們都非常用心,無論是影片、布景、造型、化妝都出自同學之手。此外,活動會場也設置了救護站,同時安排有交通管制,讓同學們可以玩得開心又安心。

  七點開場的楓葉吉他社期初音樂會,更為「大葉夜市」帶來精采的音樂表演,同學們不只能聽到好音樂,現場還準備了可口餐點與抽獎活動,讓同學們有吃又有拿。

↑TOP↑

「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設計營 東西方工藝美學交鋒

【中央社 / 100/10/18 報導】

  「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現正於台北盛大舉行,此次展覽不僅是全球首次跨領域的設計展,更邀請了台灣30個設計系所,以30個設計主題於10月17日開始同步展開「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學生作品多次榮獲國內外設計大獎的大葉大學,也是「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的主辦單位之一,工業設計學系以茶葉文化為營隊主軸,引導學員們體驗「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

  大葉大學特別邀請到德國設計師Isabell Anhalt(伊莎貝爾.安哈德)擔任營隊總指導,並安排知名茶藝家沈甫翰講授茶藝,陶藝大師蔡榮祐的媳婦張翎哲也為學員們介紹茶席設計。此外,除了演講與分組討論,也帶學員們走訪南投的手工藝博物館,期能透過地方工藝美學與茶葉文化的結合,傳統工藝技術與現代設計美學的交鋒,激發出更多更新的創意。

  活動第1天,德國設計師Isabell Anhalt為大家簡介西方的茶葉歷史。她指出,茶葉初由東方傳到西方時,並不是飲料,而是被當成藥,因此價錢非常高,只在貴族間流傳。直到咖啡屋、沙龍的出現,茶葉才漸漸傳到知識分子間,接著連婦女等也開始飲茶了,茶葉成為西方普遍的飲品。

  Isabell Anhalt同時強調,一個新東西的引進並不單是多了一樣東西,還會產生許多連動的影響,比如:當茶葉廣泛被接受,原本早上喝湯的習慣逐漸由喝茶取代,因而產生了新的生活型態。此外,飲茶也帶來了茶器的需求,西方傳統餐具以金屬類器具為主,用來泡茶會因為過燙,變得不易拿取,當時東印度公司除了進口茶葉,自然也引進茶壺、茶杯,西方就以這些來自東方的茶具為藍本,思考如何製作茶器,設計出西方銀器與中國花瓶結合的茶壺。她也說,茶壺設計隨著時代不斷演變,但茶壺的基本原型是不會變,因為茶葉需要伸展空間,也需要適度保溫,因此不管外觀怎麼變化,仍以矮胖為主。

  工設系楊旻洲副教授表示,茶葉文化歷史悠久,然而,現在路上隨處可見的卻是咖啡,也許跟咖啡的香氣比茶更容易散發有關,也或許有其他文化因素,為什麼咖啡會取代茶?茶要如何讓更多人看見?這些都是設計茶器可以思考的地方。

  現就讀大葉大學工設系四年級的龔家正說,「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是全球性的設計活動,很高興能透過設計營參與此一盛會,此次大會以「交鋒」為主題,營隊課程同時提供了東方與西方的茶葉文化知識,讓他激發出許多創意的火花。

  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系三年級的劉宜芳同學也認為,她對產品設計與文創產業相當感興趣,設計營的課程內容讓她對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她希望自己可以做出東方文化與意境融合的茶器作品。

  擔任此次營隊聯絡人的謝明憲助理補充說明,「2011新世代交叉設計營」是「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的系列活動之一,匯集了台灣30個設計系所,針對「設計與文化的融合」、「設計與科技的融合」、「設計與環境永續的融合」三大面向,擇一主題作為營隊核心,於10月17日至20日同步展開4天3夜的設計營,在21日進世貿展區布置展覽,22日至30日展出成果。大葉大學所舉辦的「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設計工作營,屬於「設計與文化的融合」議題。

  值得一提的是,大葉大學除了主辦「設計與文化美學的邂逅」設計營,設計暨藝術學院的學生們也以不同形式參與「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榮獲「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數位動畫類金獎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學生王妤安、陳志育、羅玉樺、曾斯含,獲得數位動畫類佳作的視傳系畢業生李秉政、許漢文、高慈敏、李姿儀、蔣承翰、林子勛、陳澤生、顏竹君、俞兆隆、柯慧玲,以及獲得產品設計類佳作的工設系畢業生陳沛瑜、洪佑穎,都將於10月22日至30日在世貿1館展出得獎作品。另一方面,曾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工設系畢業生張以理,也以紮實的設計背景獲選為「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會」的導覽員。

↑TOP↑

高中職百位校長齊聚大葉大學 對教育政策與優質化議題進行交流

【中央社 / 100/10/21 報導】

  由大葉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承辦的「高中職校長專業成長研討會」, 10月21日在大葉大學舉行,約有百位高中職校長蒞臨參加。此次活動邀請了教育部常務次長陳益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蔡培村等教育專家,講演當前教育政策趨向、高中職教育優質化、校長領導與專業發展等議題。

  大葉大學武東星校長認為,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教育環境也在改變,學校不只是要因應教育環境轉變的挑戰,更應該提早準備,前瞻性的觀察社會需求,為社會培育未來所需的人才。武校長同時指出,世界各國教育方式不同,形成不同的文化與特色,比如美國式教育以多元學習、多元評量為核心概念,因而能培養出賈伯斯這樣的創意人才。據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調查,台灣有近8成的人贊成實施12年國教,如何運用教育提升人民素質,進而促使國家進步,是教育人員們共同面對的課題,需要大家一同努力。

  擁有39年教育行政經驗的教育部常務次長陳益興博士,以「公務經驗分享與校長角色期許」為題,和與會校長分享「以鄉里為土壤,以教育為活水,以法制為空氣,以國際為陽光」的教育行政思維。他強調,國民教育的實施是國家進步的基石,過去9年國教讓台灣超越亞洲其他國家,躋身亞洲四小龍的行列,也期望未來的12年國教能為台灣帶來更好的發展。

  研討會還邀請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校長蔡培村,針對校長領導議題,進行專題演講,分享他的教育經驗與教育行政觀點。此外,在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黃新發的主持下,苗栗農工金石開校長、台南一中黃運生校長、僑泰高中廖玉明校長、精誠高中賴炳輝校長也以自己任職的學校為例,和大家分享教育優質化、教師專業成長等議題。

  遠從金門前來參加的金門高中蔡錦杉校長表示,此次來訪除了聽到豐富的研習內容,也看到大葉大學的教學成果,大葉大學在創意產業方面發揮得很好,省油車的節能效益更是讓人驚豔,他相信未來大葉大學的表現將會更亮眼。

  東山高中的王沛清校長說,每一次參訪大葉大學,都讓他感受到大葉大學的成長與活力。台南一中的黃運生校長則認為,人才養成有賴教育,產業實習與產學合作都是未來趨勢,大葉大學所規畫的課程,和產業界結合度高,舉凡:財經大賽、太陽能研發、節能車等相關活動,都有助於和產業接軌。

↑TOP↑

大葉大學「金」厲害!謝蕙蓁鉛球、鐵餅兩項破紀錄(

【工商時報 / 記者許俊揚/ 100/10/21 彰化報導】

  100年全國大專院校田徑公開賽,大葉大學成績斐然,總共獲得1金1銀1銅及2個第4名、2個第5名、1個第6名、1個第8名共9面獎牌。其中,就讀運動事業管理研究所二年級的謝蕙蓁同學,在田賽獲得鉛球第一名、鐵餅第二名,除了刷新個人記錄外,也破了今年大會紀錄。

  這屆比賽總計有37個項目,其中大葉大學大專乙組田賽選手謝蕙蓁,在鉛球競賽擊敗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的好手,以10米77成績刷新自己去年締造10米76的大會記錄,雖然進步只是短短的1公分,卻是她一年來努力不懈辛苦練習的代價。

  全國大專田徑公開賽今年是第2年舉辦,大會紀錄屢遭改寫,為表揚謝蕙蓁優異表現,中華民國田徑協會理事長蔡辰威,特別頒發獎金新台幣3萬元,鼓勵謝蕙蓁能再接再厲,努力追求突破自己的極限。

  今年23歲的謝蕙蓁,熟悉的同學都叫她「悅悅」。悅悅說,她從國中15歲就參加學校田徑隊,不過高中時一度中斷練習,直到考上大葉大學運動事業管理學系才又開始加入田徑運動比賽。因為是參加大專乙組的比賽,所以在心態上以突破自己來鞭策自己練習。如果接近比賽,她每天大約花一個半小時加強技術、重量和速度方面的練習。

  大葉大學田徑隊指導老師陳南琦表示,謝蕙蓁同學是學校鉛球、鐵餅項目的好手,平常學校會安排選手進行重量、跑步等加強肌耐力的訓練。謝蕙蓁同學是一位自動自發的選手,不論技術或是心理素質都是一位很優秀的選手,完全不需要教練擔心,而且她會自己要求突破,所以在比賽時,狀況都很穩定,成績也出乎預期的好。

  謝蕙蓁同學雖然勇奪全國第一名的好成績,不過在她心中還是留下一點小小的遺憾。她說,其實父母相當反對她走運動這條路,她的父母認為運動員生涯很短暫,而且在顛峰過後,還是面臨找工作現實的問題。父母的反對,對她來說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擔,她最大的心願就是可以獲得父母由衷的祝福,支持她最喜愛的運動。

  謝蕙蓁很高興全國大專盃田徑賽的舉辦,透過這個比賽舞台,讓很多田徑選手順利圓夢,未來,她會好好把握僅剩下半年研究生的生涯,希望再度突破自我極限,讓自己的運動生涯再創佳績,替自己也替學校留下美好的紀錄。

↑TOP↑

視傳系大展身手 偶動畫「紅球」揭示忘本議題(

【中央社 / 100/8/24 報導】

  大葉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繼今年畢業生以設計作品「視界交互」與「七原罪(SALIGIA)」,囊括兩項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後,近期再創佳績。現就讀視傳系大四的王妤安、陳志育、羅鈺樺、曾斯含四人,共同創作的偶動畫「紅球(Red Ball)」,榮獲「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數位動畫類金獎。「紅球(Red Ball)」設計團隊之一的曾斯含表示,他們選定「忘本」為動畫主題,原先故事大綱以拾荒老人為描繪對象,經過多次討論修改,最後結合奇幻風格、七原罪、藝術史等元素,透過「紅球」代表慾望,表現人類追求目標的過程與變化。同學們為了作品的品質與完整性,還在校外租了一間空房間當攝影棚,課程結束後依然持續投入「紅球(Red Ball)」的拍攝,甚至多花了一個月的暑假時間來製作。

  另一位組員羅鈺樺也補充說明,此部偶動畫以玩著紅球的小男孩開場,隨著紅球的滾動,小男孩會進入不同的空間。動畫中共出現4個房間,第1個房間是全白、無雜物的,象徵「純粹」。第2個房間是「好奇」,房間中有一雙大手,小男孩和大手的互動,代表人對環境的好奇,以及外境的拉扯。第3個房間充滿手指套,當小男孩碰觸到牆壁上的紅色指套,所有的手指到都會跟著擺動,隱喻著人內在的愛慾以及騷動。第4個房間取材自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房間中的第1幅畫改編自馬格利特知名畫作「不忠實的事物」。馬格利特的畫是畫布上畫了煙鬥,下方卻寫著「這並不是煙鬥」,「紅球(Red Ball)」房間中的畫,則畫著一顆紅球,下方寫道「這並不是紅球」,隱喻著眼睛所見並非事物本質。最後,小男孩放棄原先的圓形紅球,改拾起地上的方形紅球,回到白色房間繼續玩球,揭示了慾望的循環。

  擔任此次動畫操偶師的陳志育同學說,偶動畫的動作不容易控制,最困難的地方是動作與情緒的搭配,以及如何把情緒傳達給觀眾,拍攝前他都會先練習,思考如何以人偶的肢體語言表現情緒。

  負責人物設定的王妤安則強調,不僅人偶動作由同學構思完成,人偶造型也出自同學之手,衣服是同學手縫的,頭髮更是大家合力一根一根貼上的。此外,人偶骨架外包覆的油土很容易裂開,拍攝過程中他們為人偶的關節補了很多次妝。

  「「紅球(Red Ball)」創作團隊指導老師同時也是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講師的馮偉中指出,「紅球(Red Ball)」其實是同學大二基礎動畫課程的期末作業,雖然是課堂作業,但同學們非常用心,各方面都處理得很細膩,甚至把過去課堂學到的美術史、裝置藝術、現代藝術等概念都融合進動畫裡,因此面對眾多學校的畢業製作作品較勁,仍能脫穎而出,獲得金獎的肯定。

  馮老師認為,「紅球(Red Ball)」充分掌握偶動畫的特質,運用了最少的人物,結合最精鍊的空間,將意圖探討的人性問題轉換為視覺畫面,清楚呈現主題。縱使沒有台詞,依舊能提供觀者豐富的想像空間,充滿哲思與內涵。他還說,有時候設計作品不需要太多說明,看不懂也是一種解讀的可能。

  「2011台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視傳系學生表現亮眼,共有6件作品入圍數位動畫類。日前公布決選結果,現就讀大四的王妤安、陳志育、羅鈺樺、曾斯含,以「紅球(Red Ball)」一舉拿下數位動畫類金獎,今年的畢業生也傳回捷報,李秉政、許漢文、高慈敏、李姿儀的畢業製作「狄德羅的籠房」,以及蔣承翰、林子勛、陳澤生、顏竹君、俞兆隆、柯慧玲的畢業製作「合子」,都榮獲數位動畫類佳作。這些得獎作品都會參與目前台北盛大舉行的「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10月22日至30日於世貿1館展出。

 

↑TOP↑